其他
人民日报对航班延误骗保发声:动辄用刑事手段解决民事纠纷是对社会主义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破坏!
第一法商观察
6.13 2020
导读
人民日报海外版账号“侠客岛”针对【女子利用航班延误骗保300多万元被刑拘】事件发表评论称,动辄用刑事手段解决民事纠纷,这是市场强势主体的一种傲慢,是对普通消费者的一种霸凌,更是对社会主义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破坏,态度蛮横,影响恶劣。
一女子因虚构行程,利用近900次航班延误骗保近300万元,目前被南京警方以诈骗罪和保险诈骗罪刑事拘留。对此,不少网友热议,这样的定罪是否恰当?
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岛叔对此采访了法律方面的专家,专家表示,实践中,机票由他人代买的情况很常见,法律也并不禁止用他人信息购票。航班延误的事实并非该女子伪造,也并非她可以决定,所以并没有实施诈骗行为。
保险诈骗行为一般表现为:原本没有购买保险却在事故发生后,伪造保险合同进而理赔,骗取保险公司的保险金;或者购买保险后,为获得理赔,故意伪造保险约定的事故,不当促成保险理赔条款的成就。
在本案中,该女子购买的机票都是真实的,航班延误险并不是在航班延误后她为了获得赔偿而故意捏造的保险合同;她也没有故意采取不当手段,促使飞机延误,进而骗取保险金。
所以,该女子的行为本质上是对保险公司保险合同规则的利用,在道德上可以争论,但在商业上符合理赔逻辑。
在民法上可以对其订立合同的目的、合同是否符合诚实信用原则进行探讨,但是无论如何,该女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保险公司如果认为女子获得保险金不恰当,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诉讼,由法院判决保险合同是否有效、该种盈利模式是否妥当?但是,这种争议本质上是仍是对合同效力的民事判断,不应该上升到刑事司法的层面。
动辄用刑事手段解决民事纠纷,这是市场强势主体的一种傲慢,是对普通消费者的一种霸凌,更是对社会主义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破坏,态度蛮横,影响恶劣。
END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 , 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来源:新浪财经推荐阅读
官方版《民法典》全文新旧对照表(赠新华社受权版~word版)
《民法典》最后冲刺阶段40余处实质性修改+94个要点
新增与实质性修订条文共占比31.2%!《民法典》全文修订梳理汇总(电子版可下载)
律师摆摊致富实战指南
部分公检法人员究竟为什么要辞职?
《民法典》首提“居住权”!当心你买了房子却无权居住!
当事人嫌律师费太贵,每一个曾恶意低价的律师都有责任
第一法商观察征稿了
一经采用,即赠送超值精品课程
只要你有能力让第一法商观察的粉丝爱上你
名利双收就是这么容易!
欢迎将「第一法商观察」设为星标 ☆/置顶
这样您就能在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推送啦。
你“在看”我吗?